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 表格下载

当前位置 : 首页>>学术研究

保持浙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编辑: admin 时间: 5年前 访问次数: 0

 2016年6月,一则年鉴更名的通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参与主办的《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正式更名为《浙江民营经济年鉴》。从“非国有经济”到“民营经济”,一个提法的差异,不仅更准确地反映了浙江经济的特色,更折射出民营经济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和不断提高。在这家创办至今17年的年鉴社出版的书籍中,清晰记录和见证了“八八战略”提出15年来浙江经济保持优势、努力奋进的宏伟历程。

 毋庸置疑,提到浙江的经济特色和发展经验,无论如何也绕不过民营经济这个话题。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占全省GDP总量的65%,贡献了全省54%的税收和80%的就业岗位,平均每11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板,每33个浙江人中就拥有一家企业。可以说,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底盘”,是浙江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强省华丽转身的最大动力和依靠。

 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才能在发展中主动作为,去努力扬长避短、保持优势。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摆在案头——浙江为什么能成为民营经济大省?今后如何保持住发展的优势?

“体制改革占先机、市场导向增活力、改革开放相促进”。有识之士曾这样总结概括浙江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在许多人们津津乐道的浙江故事中,我们大致可以获得与之对应的直观感受。

 浙江经济的发展基础离不开体制改革的破局。在打破僵化的体制改革中,浙江可以说是一个急先锋。市场化取向改革先人一拍、快人一步,使浙江赢得了发展先机、充满了发展活力。创办阿里巴巴的马云也曾说,是浙江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创业的风气造就了自己。放手发动、放胆发展、放水养鱼、放宽政策,“不论成分重发展,不限比例看效益”“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乡办、村办、联办、户办四个轮子一起转”。对于民间的经济创新活动,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先放开后引导、先搞活后规范、先发展后提高”,有效促进了市场主体成长和市场机制发育。

 浙江经济的发展动力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发挥。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出口带动、要素推动的旧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变得越来越局促。如何破解供给约束?是靠政府直接干预还是坚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浙江率先开始了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按照“亩产论英雄”的理念,推行要素差别化定价和企业分类指导制度,促进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在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地位和作用的过程中,浙江选择了“刀口向内”的政府治理变革,从2013年底开始,浙江全面梳理省级部门行政权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相继推出,浙江“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四张清单一张网”的基本格局得以奠定,政府主要角色由“管理员”转变成“服务员”。再到2017年推开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通过简政放权,不断释放经济活力,让各类要素得以充分涌流,让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

 浙江经济的发展升级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深化。开放是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在浙江的浙江人意识到,越开放越改革,越改革越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浙江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也快走一步。近年来,从产品出口到资本出海,从海外设厂到建设工业园区,浙商紧跟国家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浙江改革开放的大幕风起云涌。上海自贸区部分政策在浙江复制推广,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站获批设立,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本岛分区封关运行。中欧班列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行,打通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通往欧洲的第一条国际铁路联运物流大通道,浙江开放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些不仅是开放发展的累累硕果,也是今后浙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深厚铺垫。

 习近平同志指出,民营经济是浙江活力所在,是浙江的品牌,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回望实施“八八战略”的十五年,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保持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保持浙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就离不开进一步解放思想,离不开政府治理的深刻变革,离不开激发各方面创新创造的磅礴活力。在新的时代征程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沿着“八八战略”所确定的方向,继续发挥浙江的各方面优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扬帆奋进,谱写新时代的浙江篇章!

                                                                                                                                                      来源:杭州网    作者:夏训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