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 表格下载

当前位置 : 首页>>学术研究

经济恢复动能趋弱,政策如何应对?

编辑: admin 时间: 1年前 访问次数: 0

提振平台企业和民营企业信心亦是关键

进入今年第二季度,在积压需求集中释放后,需求不足成为核心症结,中国经济复苏步伐放缓。面对这一形势,宏观政策层面需及时加力应对,避免复苏势头出现中断。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物价等指标均不及预期,大宗消费疲软、青年失业抬升、民间投资放缓、企业盈利低迷、物价持续下行等未见扭转。 
而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5月PMI(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恢复动能进一步弱化。制造业方面,需求不足带动生产走弱、库存去化、价格下跌,原材料行业表现尤为不佳;非制造业方面,接触性服务业维持较高景气,但已经出现放缓迹象,服务业和建筑业新订单均降至收缩区间。 
5月制造业PMI为48.8%,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分项指数均较上月走低。需求不足带动生产走弱、库存去化、价格下跌。5月新订单指数下滑0.5个百分点至48.3%,新出口订单指数也降至47.2%,指向内外需进一步萎缩。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达到58.8%,创有调查以来的最高值。受此影响,生产指数下降0.6个百分点至49.6%,再度落入荣枯线下;同时,两大库存指数和两大价格指数也进一步走低。 
分行业看,原材料行业表现尤为不佳,与利润数据走势一致。5月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为45.8%,为近10个月新低。其中,化工、非金属矿物、黑色等行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45%以下。相比之下,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升至50.4%和50.5%,重回扩张区间。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作为对照,利润方面,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降幅仍达到20.6%,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其中,受PPI下跌和生产转弱影响,上游原材料制造业利润降幅均超过20%,黑色加工、石油煤炭加工、化学纤维制造业利润降幅更是超过60%;而中游装备制造业利润有所改善,运输设备、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增速升至20%以上。
此外,5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较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各分项中只有从业人员指数略有回升,服务业复苏出现放缓迹象。 
5月服务业和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均降至收缩区间,都为49.5%,环比降幅高达6.9和4.0个百分点,反映出前期积压需求释放后,服务业和建筑开工需求走弱。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非制造业企业比重升至52.6%,创年内新高,结束连续4个月的下降趋势。 
分行业看,接触性服务业维持较高景气,但已经出现放缓迹象。在“五一”节日效应带动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55.0%以上,零售业景气度也升至53%以上;同时,电信运营、信息技术等数字经济相关服务业景气度也保持在60.0%以上。 
然而,5月住宿、文体娱乐、邮政、航空运输等接触性服务业环比已经明显回落,零售、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新订单指数也降至荣枯线下,表明接触性服务业恢复力度衰减。高频数据显示,5月主要城市地铁客运量有所回落(仍处历史高位),反映居民出行快速修复阶段已经过去。 
此外,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也降至收缩区间,背后反映的是近来股市急跌以及地产销售降温。据第三方研究机构克而瑞发布的数据,5月百强房企销售金额环比下滑14.3%,低基数下同比增速也只有6.7%,显著低于上月的31.6%。  
综上所述,5月制造业供需全面走弱,上游原材料行业尤为低迷;服务业复苏呈现疲态,接触性服务业边际放缓。这意味着,随着疫后自发性修复结束、新增需求不足,中国经济恢复动能明显趋弱,经济增长的前景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政策层面需进一步发力扩内需,财政政策特别是中央财政将是重要抓手。例如,向中低收入群体发放现金补助或消费券、针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降低社保和公积金费率,增加居民当期可支配收入;同时,辅以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对中小企业发放采购券等,促进消费尽快回到正轨。 
此外,提振平台企业和民营企业信心亦是关键。今年4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平台企业政策从强调监管转为鼓励创新,要求“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建议尽快明确平台企业发展的“红绿灯”,支持平台企业正常上市,发挥平台稳消费、稳就业、促创新的作用,从而激发民营企业和平台企业的投资活力。

(作者系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