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数字浙江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近日出台,明确了2020年深化数字浙江建设总体安排:聚焦政府、经济、社会三大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科技突破、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数据协同应用,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省域治理现代化提效,为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增色,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浙江力量、提供浙江样本。
推进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西湖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等建设。
支持之江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支持中电海康集团创建自旋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阿里巴巴集团和杭州市创建国家数据智能技术创新中心。
支持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谋划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量子精密测量与观测等大科学装置。
实施“领雁计划”,在专用芯片、开源芯片、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网络通信、量子计算、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等领域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实施“尖兵计划”,在数字安防、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精密加工机床、柔性显示等领域实现卡脖子技术攻关的重大突破。
联合实施长三角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项目,三省一市共同争取国家2030重大战略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推进杭州、德清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加快省级数字经济领域特色小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等建设。
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探索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经济多元协同治理体系,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做强数字化新兴产业
打造全国领先的大数据产业中心,抓好14家大数据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培育一批数据服务型企业。
建设全球知名的云计算产业中心。打造1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公共云计算平台,培育发展一批云计算重点骨干企业。深化企业上云,累计上云企业达40万家。
壮大数字化基础产业
着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推进杭州、宁波等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杭州“芯火”双创基地(平台)建设。
推动长电科技(绍兴)先进芯片封装测试、中欣晶圆大硅片、金瑞泓12英寸晶圆片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中电海康MRAM项目量产线、矽力杰12英寸模拟芯片等项目启动建设。
加快杭州市国际级软件名城建设,推进宁波市中国特色建名城创建,大力发展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
支持杭州、宁波等地与华为公司共建服务器生产基地,推动鲲鹏生态体系建设。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深化“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推进阿里云 supET 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设100个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组织开展5000项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累计在役工业机器人突破10万台。
探索“未来工厂”建设标准和路径,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加快建设浙江乡村智慧网,完善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打造农业农村统一数据资源目录,健全数字乡村应用支撑体系。
加快智慧园艺、智慧畜禽、智慧水产、智慧田管建设,创建100个数字农业工厂。
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快递、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建立区域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商,深化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网络推广。
推动新型贸易中心建设
加快建设中国(浙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浙江数字口岸一体化及“单一窗口”数据协同,做好船舶通关一体化试点,在舟山、宁波、张家港实现国际航行船舶转港数据复用。
深化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制定实施温州、绍兴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力争全省跨境网络零售出口1000亿元以上。支持省内eWTP试点建设。
建设新兴金融中心
推动世界银行全球数字金融中心建设。推动浙江省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支持嘉兴申报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国家试点,全面推进全省33个试点项目建设。
推进“移动支付之省”建设,探索制定移动支付之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机构数字化转型,完成省、市、县三级银行机构信贷业务流程全覆盖,实现与公共信用信息、“亩均论英雄”、区块链电子票据等平台对接。
发展数字文旅产业
建设“浙里好玩”平台,完善主题“一卡通”,开展线上文旅消费季活动,探索“信用游”浙江。
制定《浙江省关于加快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指导提升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宁波象山影视城数字化水平,构建全国领先的高科技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和数字网络中心。
开展新一批“文化+互联网”创新企业遴选活动。
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和自然生态资源综合信息监管系统,提升不动产登记一窗云平台服务水平。
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基层治理主题数据库,建设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处置等平台。
推动雪亮工程建设,实现视频数据智能化创新应用。完成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建成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和全省应急管理减灾救灾业务应用专题二期项目。
深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运用。
继续推进政采云和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建设,深化全省电子票据改革,升级改造财政业务一体化系统并在全省分步分批推广。
建成浙江省能源管理数字化平台。
强化全省统一行政执法监管(“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应用,推进简易处罚的掌上办理端应用。
双随机事项覆盖率达到100%,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占比达到5%,现场执法的掌上执法应用率达到 90%,风险预警事件处置率达到 100%。
建设数字化市场监管体系,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防范预警系统、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平台、全国网络交易监测平台、长三角市场主体数据库等重大项目建设与应用。深化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省市县三级服务事项接入政务服务2.0平台,加快推动多部门联办“一件事”延伸扩面。
持续迭代建设浙政钉2.0 平台,推动各级部门开发“微应用”,实现政务协同业务“上钉”。
推广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系统,实现90%以上部门间非涉密办事事项接入平台。迭代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版。
编制出台《省本级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加快“912”工程建设。迭代升级全省规划管理数字化平台。
推进建设覆盖浙江省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构建标准统一、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监督平台。
建设司法行政指挥中心数据大脑,开展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建设,打通12348热线数据共享路径,构建全省统一标准的法律服务办件库。建设统一的数字档案系统,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实现政务办理“归档零纸件”和数字档案馆(室)全覆盖。
加强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在“城市大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应用,指导湖州、衢州、德清“城市大脑”示范试点建设。
推动城市大脑在交通、平安、城管、市政公用、环保、文旅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形成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应用新标杆。
推动全省未来社区建设,构建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
建设省就业创业服务应用项目和省就业监测平台,开展全省就业形势监测分析评估。
推进人才服务平台(二期)建设,推进人才项目申报系统建设,打造“掌上服务平台”,加强服务事项和服务资源归集,建设全省统一的人才流量入口、人才服务超市和人才数据平台。
建成全省医疗保障系统核心业务骨干网络、医疗保障专属行业云,实现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障核心业务平台在试点地区上线运行。
推动实现浙、苏、皖全省域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升级优化全省医保移动支付平台,融合医保电子凭证的应用与推广。
升级完善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健康专有云建设。
推动互联网医院向基层延伸,完善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保政策,实现健康医保卡在线医保结算功能,建立全流程线上服务模式。
在省市级医院和部分有条件的医共体,率先开展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持续推进智慧高速云控平台建设,推出省智慧高速云控1.0版,深化“浙里畅行”出行一站式服务应用开发,实现公众出行城市“一张图”覆盖全省主要城市。
建设500条普通公路非现场执法车道,累计达到1800条。
深入推进宁波舟山港智慧港口建设。
推动沪杭甬高速智慧化改造,重点完成建设高清地图和高精度定位、布局5G通信网络、推广使用绿色能源等应用试点。
全面建设杭州绕城西复线智慧公路,力争主体工程同步建成通车。
承办中国短视频大会和网络视频大赛。
探索省、市、县三级广电媒体融合协作新模式,推动全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建设。
建设全民健身地图2.0版。整合公共体育设施及具备条件的商业健身资源,实现80%以上符合条件的体育场地设施接入预约支付功能。实施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提升体育场馆智慧化管理水平。
启动之江汇教育广场2.0建设,建设新型教学空间1000个,开设网络同步课程500门,新增共享微课资源1000个。
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2.0,开展名师网络工作室、特色网络教学空间等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名师直播活动100场、针对性地帮扶乡村学校送教活动100次和伴随式评课指导100次。
推动省域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应用,推进省内高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的跨校学分认定和转换。
发展互联网+养老,加快建设“浙里养”平台。
制定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等,加快建设义乌市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争取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获得批复。
建成5G 基站超过5万个,实现城区、交通干线、重点景区等区域的 5G信号覆盖。
推动阿里巴巴、浙江联通、杭钢集团、之江实验室等一批大数据中心建设。
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持续优化提升IPv6网络质量和服务能力,推动内容分发网络、云服务平台等IPv6改造升级。
编制数字长三角建设方案。建设长三角信用平台,打造长三角信用数据资源池。
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长三角地区高频电子证照跨省亮证、一号通办。
开展长三角地区统一的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共享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数据,推进环保数字化联防联控。
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完善省市两级公共数据平台,推进一批省域治理专题数据库建设,开通市场监管、公安、人社等 19条“数据高铁” 专线。
加快建设省级政务“一朵云”平台、同城容灾中心、异地备份中心。
建设浙江数字政府大数据研究院,推动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向政务云平台集中部署、迁移。
完善省市数据开放目录,厘清数据开放需求清单,新增开放数据集 1500个、开放数据项5000项以上。
优先开放普惠金融、交通出行、医疗健康、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领域数据,设区市推出5个以上数据开放创新应用。
依托云栖小镇等平台,建设并推广数据供应中枢系统,推动场景应用和治理应用,打造数据供应链和产业链。
依托省数字政法平台,加快各级政法单位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做强政法云数据中心,编制第三期《政法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实现政法数据资源一体化。
开展城市管理数据资源普查,实现行业全要素数据资源目录管理。
建设城市管理数据管理平台,建立行业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和数据标签体系。
建设城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立城市管理特征数据库,实现省市县三级行业监管部门间城市运行数据互联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