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 表格下载

当前位置 : 首页>>学术研究

勇当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先行者

编辑: admin 时间: 4年前 访问次数: 0

勇当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先行者

沈轩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率先突破”。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后,习近平总书记对省域层面提出的率先破题要求。浙江有幸承担如此重要的新使命,必须全力以赴以浙江探索为中国之问破题。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发挥好先行示范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寄予浙江的殷切期望。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就要求浙江在发展速度、质量和水平上高于全国,在统筹协调上领先于全国。在“八八战略”的擘画指引下,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实现更均衡更充分的发展厚植了优势、奠定了基础。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当前浙江面临的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治理、应对风险等方面短板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制约亟需破题。践行“三个地”的政治责任,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要求我们牢牢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使命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率先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发展高质量上率先突破。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美好生活需求,最终都要靠发展。当前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本质上是由于发展质量不够高、效益不够好,新动能还未全面接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推动产业升级。当前我省产业升级的短板是传统制造业,这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聚焦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科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点火系”,要大力实施科技新政,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尽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互联网时代赋予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要发挥“数字浙江”建设先发优势,深化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实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发展壮大集成电路、5G、区块链等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让应对疫情催生的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起来,努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铺就未来发展的“高速路”。
  在发展均衡性上率先突破。均衡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尺。浙江是城乡差别最小、区域发展最协调的省份之一,发展比较均衡、比较协调是最大的优势。但距离实现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增强发展的均衡性。
  发展均衡性体现的是从均衡到不均衡、再到均衡的螺旋上升过程。相对其他领域、更高标准而言,统筹城乡发展仍是需要加固的短板,美丽乡村建设惠及面还不够广、城乡社会保障差距较明显等问题还需持续破解。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城镇,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乡村,加速农业“接二连三”,通过消除“数字鸿沟”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同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连。我省26个欠发达县早已全部“摘帽”,但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还面临浙西南山区发展相对不足、都市区和中心城市能级偏弱等问题。要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以大都市区引领“四大建设”,以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为核心做优做强中心城市,加快浙西南大花园核心区建设,增强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深化推进省域一体化发展。
  推动均衡发展,目的是实现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浙江百姓总体富裕,但也有少数低收入群众相对贫困,特别是疫情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带来因疫致贫、返贫的风险。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加快推进新一轮村集体经济攻坚行动,积极拓宽低收入百姓致富渠道,不断提升就业创业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一户不漏、一个不少”。
  在治理现代化上率先突破。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文化“硬需要”,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以及由其衍生的权利观念、参与意识、表达愿望等“软需要”。满足这些更高层次的需求,需要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
  省域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最多跑一次”改革则是撬动这项工程的总牵引。要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改进服务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全面推广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加快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的省份,不断满足群众和企业对优质、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的需求。将“最多跑一次”理念运用到“智治”领域,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全方位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构建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智能监管的新型治理形态,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型政府。
  “最多跑一地”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延伸拓展、创新应用。要充分发挥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先发优势,深入实施“最多跑一地”、“三治融合”、民主恳谈、网格化管理等基层治理制度,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依法保障和增进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把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生活高品质上率先突破。新时代,人们的需求重心逐渐从物质生活向品质生活跃升。过去,人们对生活更关心“有没有”“够不够”,现在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更注重生活品质、精神愉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终落脚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上,打造高品质生活。这也是“地瓜理论”的道理所在。
  文化之于高品质生活,是精神刚需、“标准配置”。当前,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在文化领域同样存在,如文化供给质量不够高、精品不够多、原创不够强等。没有高品质的文化就没有高品质的生活。要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构建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深入实施“三个地”文艺精品创优工程,推出更多温润人心的文化佳作,用“诗和远方”为品质生活灌注丰厚滋养。
  社会文明新风对于涵育高品质生活具有春风化雨的作用。浙江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向好,但也有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一些个体诚信缺失、一些地方陈规陋习较重,影响着品质生活的成色。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公民道德建设,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走心走深走实,着力成风化人、敦风化俗,让时代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用文明的雨露滋润社会、浇灌心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品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社会人的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持续开展生态省建设,大力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关键小事,倡导绿色、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共建共享“诗画浙江、美好家园”,真正让品质生活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咬定青山不放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主动领题、积极解题、率先破题,以更均衡更充分的发展成效,答好“重要窗口”的高分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