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 表格下载

当前位置 : 首页>>最新政策

2020年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要点

编辑: admin 时间: 4年前 访问次数: 0


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印发了《2020年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明确了主要目标以及20项重点任务。

 

主要目标

 
      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在质量、效率、动力提升上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不断向集群化、数字化、服务化、品质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和多元化、数字化的供应链,强化数字化营销拓市场,打造传统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创建全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先行区、示范区:

★ 力争全年重点传统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7%

★ 研发费用支出增长10%以上

★ 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增长7%

★ 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左右

 

重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集群化发展,加快推动重点行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覆盖

 

1、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围绕构建“415”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支持绿色石化、数字安防、汽车制造、现代纺织、智能电气等集群积极参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力争2—3个产业集群进入国家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全力打造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消费品制造、原材料制造、机械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领域,培育发展一批主导产业鲜明、产业链协同能力强、安全绿色高效、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优势制造业集群。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创新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提升产业集群生产、配套和服务体系,推动有条件集群率先建设数字化集群。


2、创建一批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园区)

深化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各地围绕主导产业,聚焦传统制造业优势领域,按照集群发展思路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加快向先进制造业集群转型提升。全面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通过要素集聚、机构精简、职能优化,实施竞争性的差别化供给政策,打造高能级平台。建立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标准和创建机制,遴选创建10个左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园区),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高能级平台集中。

 

3、提升发展一批小微企业园

完善小微企业园布局,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空间,落实小微企业园建设管理有关政策举措,推动小微企业加速入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开展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和星级评定工作,探索小微企业园综合能源供应改革试点,降低园区运营成本,提升园区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制定完善数字化小微企业园建设和评定标准细则,引导小微企业园结合实际建设数字化园区。力争全年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园200个以上,创建数字化示范(试点)小微企业园50个以上。

 

4、加快培育一批优质企业

发挥骨干企业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实施“雄鹰行动”,在绿色石化、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医药化工、轻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深化“雏鹰行动”,打造“双创”升级版,培育“百行千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全年新增营业收入超千亿制造业企业1—2家,新培育“雄鹰”企业30家,新增隐形冠军企业50家,培育壮大一批独角兽企业。深化“凤凰行动”,支持企业加强国际国内并购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全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涉及交易金额300亿元以上。深化“小升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力争传统制造业新增“小升规”企业10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

 

二、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

 

5、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

按照“一集群一平台、一行业一平台”培育目标,完善“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推动纺织、服装、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一批优势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平台与“supET”平台联动发展、优势互补,建设国际领先的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加快5G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加强传统制造业领域工业APP的开发和试点应用。力争全年新培育3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开发集成3万款以上工业APP,连接5000万台工业设备产品,服务1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强化数据赋能,推进企业“高水平上云,深层次用云”,全年累计实现40万家企业上云发展。

 

6、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

研究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四个百项”省级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树立一批智能化改造诊断典型模式,强化工业机器人应用,力争传统制造业全年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1万台以上。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开发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培育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商,推广新型精益制造,建设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鼓励和支持省内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企业牵头制定智能制造标准,遴选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面向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地区,试点建设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全年创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60家以上,培育建设“未来工厂”10家,重点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工业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60%和45%以上。

 

7、推广网络化协同制造

支持建设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化协同制造体系,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行维护及再制造各环节协同能力。鼓励制造企业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重点围绕工艺流程优化、管理流程创新、智能供应链、辅助决策支持等环节,开展数据采集及建模分析,提升生产效率。支持深度学习算法、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在制造场景下的发展应用,推动实现生产过程优化、设备预测性维护、产品质量检测、生产安全监控等。力争全年传统制造业领域培育100家个性化定制示范企业,100家网络化协同制造示范企业。

 


 

三、深入推进服务化发展,加快推动重点行业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全覆盖

 

8、实施工业设计赋能行动

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大创新设计在产品、系统、工艺流程和服务领域的应用,探索发展众包设计、协同设计等新型模式。结合传统制造行业集群发展特征,推动工业设计基地、工业设计小镇专业化发展,加快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设计成果转化和设计方案产业化。力争全年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设计服务收入增长10%以上。

 

9、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大力发展“制造+服务”新业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鼓励大型制造企业拓展服务路径,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支持制造业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分行业推广集中采购、供应链管理库存(VMI)、精益供应链等模式。支持重点企业建设设备跟踪系统和网络服务平台,开展远程监测、故障诊断、远程维修等在线支持服务。培育一批工业信息工程服务公司,支持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总集成总承包服务、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力争全年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30家。

 

10、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

积极培育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放自身优质资源先行先试,与中小微企业共享通用工序设备、生产线设备、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设施和集成技术服务,推广共享实验室、共享实验工厂等模式。围绕纺织服装、文体用品、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业优势产业,分层次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共享经济示范标杆企业。依托开发园区产业集聚区,聚焦采购、研发、配送、售后等产业链前后端环节,建设提升一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共享经济发展产业平台。力争全年培育20家左右参与共享制造网络协同的标杆企业。

 

四、深入推进品质化发展,加快推动“品字标浙江制造”全国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11、推进产品升级改造

围绕纺织、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支持企业开发应用先进制造工艺,组织开展产品品质提升行动,培育一批浙江制造精品。围绕机械装备、汽车、家用电器等行业,加强信息技术、数控技术、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加快产品功能升级,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重点支持纺织、化工、建材等行业的新材料替代应用,提高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力争全年新增200项浙江制造精品。

 

12、提升“浙江制造”质量标准

推动质量革命,全面开展品质质量提升行动,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推动浙江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开展100个特色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切实增强优质产品的供给能力。实施“浙江制造”标准引领工程,加快纺织、服装、皮革、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标准研制,积极构建覆盖主要产品与国际接轨的“浙江制造”先进标准体系。引导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建立专利与标准结合机制,推动“浙江制造”认证国际互认,推动标准和认证走出去。力争全年传统制造业领域新制定“浙江制造”标准200项。

 

13、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

深化品牌大省建设,实施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打响“品字标”区域公共品牌,引导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依托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和制造业特色小镇,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打造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推进知识产权联盟对百亿产值块状经济实现全覆盖。力争全年新培育“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150家。

  

五、深入推进绿色化发展,加快推动全域低效企业改造和“低散乱”企业出清

 

14、持续推进绿色化改造

推进实施绿色制造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实施重点行业能耗与用水定额对标工作,继续推进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实施700个VOCs治理项目。加快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实施全域低效企业改造提升行动,全年改造提升亩均税收低于1万元的低效企业5000家。支持宁波市鄞州区开展工业土地全域治理试点工作,鼓励基础好、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类似试点,积极探索方法举措。对落后产能和“低散乱”企业(作坊)进行全面排摸,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力争全年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10000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万亩,腾出用能100万吨标准煤。

 

15、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

以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壮大绿色企业、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为重点,推进绿色制造标准化工作,推动建立绿色制造体系。鼓励各地开展绿色供应链建设与管理示范,实施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通过设计、制造、供应链、园区管理等全流程推动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打造工业绿色竞争新优势。力争全年新创建10家以上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六、深入推进稳企业防风险,精准帮扶企业、保障重点行业产业链安全

 

16、加强稳企业防风险

科学研判、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统筹抓好医疗应急物资生产、供应保障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深入推进降本减负,全面落实各项惠企助企政策,精准帮扶困难企业,提高企业自身治理能力,实施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1500亿行动。积极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列入国家政策支持清单,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加强政策储备和执行跟踪,及时根据形势变化研究制定出台新的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深化企业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建设,开展产业链运行态势监测预警,做好“一企一策”分类防控重点企业风险工作。

 

17、加强稳投资稳增长

谋划实施“百项万亿”重大制造业项目、千亿数字经济项目和千亿高端装备项目,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支撑作用。深化全球精准合作对接,办好产业对接活动和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省市县长工程为重点,推进实施100个左右引领性重大项目,带动实施2000个左右重大产业项目,提升地方块状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强化部省合作,主动争取、积极承担国家项目。

 

18、推动产业链协作创新和布局优化

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建立科技攻关与产业链安全专班,集中开展攻关,突破一批产业链短板和行业“卡脖子”重大关键技术。针对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短板与缺失环节,组织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供应链保障项目,培育一批产业链主导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加大国产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有效防范化解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关键核心技术断裂等风险。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布局建设力度,推广应用核心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增一批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的示范应用。力争传统制造业领域新增15家以上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累计建设5家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10条以上特色优势产业链,新认定省级首台(套)产品200项。

 

19、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全球精准合作

加快培育自主可供、安全高效的产业链生态,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和数字化发展,支持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展国际并购,共建科创平台,推动全球创新成果在省内孵化转化和应用,优化产业链国际化布局。加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强化重要资源、技术、产品多元化供应和互利合作,提升供应链节点安全。加强境内产业园与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国际产业合作园的产业链合作,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相互促进,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加强合作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建设一批产业合作“飞地”,加快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性完整产业链中心。全年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建设省级产业合作“飞地”30个以上。

 

20、加强制造业拓市场

深化“百网万品”拓市场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全面实现营销模式数字化提升,启动实施浙江制造拓市场“春雷计划”,推广“互联网+优质制造”模式,推动展会上网,举办“浙江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深化“电子商务进万企”工程,支持传统制造企业开展网络销售,鼓励原始设计制造商开拓电商渠道,培育一批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深化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制定实施温州、绍兴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方案。加快制造业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实施专项激励。争取全年网络零售增长10%以上,跨境网络零售出口增长30%以上。